大館當代美術館 藝術家書籍圖書館

大館當代美術館 藝術家書籍圖書館

地點

網上

費用

免費

簡介

節目關閉通知

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將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知,請按透過參加虛擬導覽。敬請見諒。


藝術家書籍圖書館是大館的一個重點藝術項目,主要收藏亞洲藝術家書籍。「藝術家書籍」是指藝術家以書本作為媒介所創作的藝術品。藝術家書籍通常限量發行,有時甚至是獨一無二的作品,從而挑戰傳統書籍的概念、内容和形式。作爲一個重要的學習和研究資源,大館的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將免費向公衆開放。


虛擬導覽


心水藝術家書籍

#LoveBooksByArtists 每隔一週,我們便會從藝術家書籍圖書館選出一本藝術家書籍,公諸同好。圖書館搜羅亞洲為主的藝術家主導出版的書籍,並不時舉辦活動,旨在宣揚藝術家以書籍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。


曾冠群 《Moments in Limbo》


曾冠群,小誌《Moments in Limbo》(2015-2018),照片由藝術家提供。更多圖片,請按此
香港藝術家曾冠群是自學成才的攝影師,喜愛探索我城生活變化無常的面貌。他鏡頭下的香港看似平靜無波,但構圖形式,對人物姿勢和面部表情的細微觀察,卻隱隱透出城市的悲情和張力。藝術家毫不畏縮地捕捉香港從殖民時期到主權移交後的轉變,不時流露出Henri Cartier-Bresson、森山大道和Bruce Gilden的風味。

教育和公共項目副策展人何苑瑜挑選了由曾冠群獨立出版的40頁小誌《Moments in Limbo》,該小誌以照片為主,印數150份。小誌巧妙有力地迫使我們細心觀察,令我們一步步走向吉凶難測的未來。封面上的氣球正是社會現狀的縮影:象徵歡樂和慶典的氣球此刻竟一動不動,是在慶祝些甚麽?還是甚麽陷入了僵局?

去年,曾冠群曾參與圖書館的節目「封面之下:藝術出版調查」,這系列由陳思穎、朱珮瑿和何苑瑜策劃,旨在宣揚藝術家以書籍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。


Fiona Tan 《人民之聲》


Fiona Tan《Vox Populi》(2006–2012),照片由藝術家提供及Frith Street Gallery。更多圖片,請按此

出生於印尼、現居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家Fiona Tan,其人生如同其藝術,大多扮演「旅行者和人類學家」的角色,藉以探索策展人Lynne Cooke所說的「人們可用甚麽方式來獲得自我意識及自我理解。」

其中包括她創作的《人民之聲》(書籍作品,2006-2012),這是本週由藝術書籍圖書館及「BOOKED:」項目經理朱珮瑿為大家精選的心水書。Tan的攝影書系列「人民之聲」以拉丁原文「Vox Populi」為名,取材於她遊歷挪威、悉尼、東京、瑞士和倫敦深入民間的訪問,製成五本袖珍書,附上這六年間的文字記錄。作品就像家庭相冊和旅遊指南,把她搜集得來的彩色快照,分為「家庭」、「自然」、「肖像」三大類,比較了各地人民從出生至死亡的周期轉變。作品產生的年代,還沒像今天那樣連旅行和邊境出入均受限制,讓我們仿佛回到人民在鏡頭以外無拘無束的生活。

去年,Tan曾參與圖書館的節目「封面之下:藝術出版調查」,這系列由陳思穎、朱珮瑿和何苑瑜策劃,旨在宣揚藝術家以書籍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。


後後-後藝術群 《Real Estate Zine: Bedtime Story》


後後-後藝術群《Real Estate Zine: Bedtime Story》(2019),照片由藝術家提供。更多圖片,請按此

本地的後後-後藝術群決定放棄工作室的舒適環境,改以WhatsApp為總部。香港的金融地產霸權令市民只能負擔狹小的居住和工作場所,為了與之抗衡,後後-後藝術群不斷發掘並利用不受重視的閒置空間,本書是他們的休憩策略,希望你能藉此安枕無憂,恢復生機。

大館公共項目副策展人陳思穎本週挑選的心水書,是《地產廣告雜誌--紙上談床》(2019)。小誌的意念來自一次展覽,展出僅有一張床大小的示範單位。「床」既可作為量度單位,也代表可出售面積。在縮小的長方形內,到底會出現怎樣的居住形態?小誌為大家羅列答案,詳盡分析:譬如用甚麽姿勢睡覺,床上看甚麽讀物,還介紹各種實用知識,如入睡的貼士,做美夢的技巧。這個新興藝團首次出版的刊物,只是本地藝術組織自主出版的冰山一角,他們除了經常製作小誌及展覽印刷品外,還會舉辦快閃活動。

去年,後後-後藝術群曾參與圖書館的節目「封面之下:藝術出版調查」,這系列由陳思穎、朱珮瑿和何苑瑜策劃,旨在宣揚藝術家以書籍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。


 Water With Water《東方主義從Z到A》


Water With Water,《東方主義從Z到A》(2019年)。更多圖片,請按此

東方主義從Z到A》只限量製作了50本,把愛德華·薩伊德(Edward Said)名著《東方主義》的單詞以字母的逆向次序排列。由波斯灣卡達首都多哈一家實驗出版和視覺研究項目組織Water With Water(W/W/W)出版。2018年他們利用在DesignInquiry駐留的機會,製成本書。一直以來西方總以為自己的文化條貫統一,理性思維嚴密,為了維繫歐洲的文化霸權,不惜製造出東方的「他者」,來反襯自身比非歐洲的文化更為優越。本書延續了薩伊德著作的顛覆精神,把《東方主義》裡面的「短語,情感和其他奇怪組合」重新排序、研究整理,將西方文化習以為常的字母順序來個徹底翻身。

《東方主義從Z到A》也是一次凸顯難題謎語和介入干預的文學實驗,這種實驗從古至今不乏例子,包括超現實主義、達達主義和具象詩。法國有一群稱為Oulipo的作家,故意設定嚴格限制,如Georges Perec的小說《La Disparition》) (1969),完全不用元音「e」。Craig Dworkin和Kenneth Goldsmith提倡的「概念寫作」,將文本視為由某些程序、指示或約束而成的「文學現成物」;讀者不僅閱讀作品,也須反省作品這個觀念;閱讀不再是尋求重現某種感性浪漫的「創造力」或「原創性」,而是從物質層面介入文本,與之互動。《東方主義從Z到A》巧妙批判東方主義(阿拉伯文字從右到左的閱讀方式,對西方而言是逆序,對東方則是順序!)在信息處理時代,大家對文本可以有觀念性的感受,當然也可以從中「體驗」各自喜歡的部分。

本書由大館編輯及項目總監(包括「BOOKED: 香港藝術書展」總監)何思衍挑選。除了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外,大館當代美術館還會每年舉辦書展,委約藝術家創作書籍,積極發掘「藝術」和「出版」之間交互協作的潛質。


 倪其才《床上拓撲學》


倪其才《床上拓撲學》(挪石社,2015)。更多圖片,請按此

台灣藝術家倪其才的作品《床上拓撲學》(挪石社,2015),是一本掌中攝影集,收錄了一系列空床上奇怪佈置的枕頭和羽絨被的照片。倪其才與攝影師陳藝堂聯手,從記憶中重塑這些無意偶得的臨時雕塑。

倪其才的女兒倪和孜說從1989年到1999年左右,經常放學回家時,都會發現父母床上有點異樣,捲起的羽絨被和枕頭親密纏結,難解難分,構成不同的幾何或有機圖形,個個生動,又無重複。倪在女兒的驅使下,憶述自己年輕時曾與朋友旅行,不小心住進一間「愛情旅館」,發現床上放了一個由被子毛氊堆起來的山丘,充滿性暗示,他從中獲得靈感,回來後悉心為妻子如法炮製。這些立體作品洋溢著閨房樂趣,令人會心微笑,不僅可以藉此想像當年父母臥室中發生過的禁忌遊戲。兩口子躲在家中,對疫情愛莫能助,又沒甚麽好做的時候,也可拿來參考參考,潤滑一下枯燥的生活。

《床上拓撲學》印了500冊,由台北的挪石社(nos:books)出版。藝術家倪和孜於2008年創辦了這家獨立出版社,後來香港漫畫家智海也加入。他們主要和概念藝術家合作,努力開拓書本的實體形式,使每本限量版成為一件獨立的藝術品。本書是倪氏父女合力的跨代溝之作,現已絕版。

《床上拓撲學》由「BOOKED: 香港藝術書展」負責人之一曾智愛怡挑選。大館當代美術館除了設立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外,還會每年舉辦書展,發掘「藝術」和「出版」之間交互協作的潛質;也委約創作藝術家書籍,策劃特殊項目和公共節目。


Pratchaya Phinthong《災難》


Pratchaya Phinthong《災難》(2015)。更多圖片,請按此

大館當代美術館策展人譚雪,為大家挑選了概念藝術家Pratchaya Phinthong的《災難》(onestar 出版社,2015)。這位曼谷藝術家一向以非主流手法呈現各種價值和制度,今次則以藝術書來表現他的另類構思。

這本書最驚人的一「頁」,就是裡面的一葉金箔。金,代表了泰國金碧輝煌的廟宇,也是世界銀行體系的歷史核心;而在很多人心目中,後者的興旺也帶來了貪污腐敗。限量250本的作品,裡面各有一片在泰國打造的金箔,價值相當於每本書在法國的製作費。封面和封底都是菲律賓地震的新聞照片,薄薄的金箔就安睡在空白的書頁之間,直到有人翻開書本,一不小心,就會造成大地震般的災難,令金箔化為碎片。

Phinthong的《災難》暗示了所有物質,不管好壞善惡,都是存亡與共,互相牽連。

今週所選的藝術家Pratchaya Phinthong曾參加大館今年的展覽「承受著自身的姿態」(2020年5月25日 - 9月27日),他製作的藝術家書籍也曾在大館的藝術家書籍圖書館陳列。